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来校讲学——学习与研究之道
泉源:
作者:
宣布时间: 2015/11/2 11:28:00
浏览量次
深秋时节,寒意已阵阵袭来,周末的一间课堂里,一次热烈而又严肃的教学课正地有序地开展。凭证既定的教学妄想,我校特聘优异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导彭吉象教授10月31日来到川音,与艺术学理论系级研究生一起,举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富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学理论专业文献研读课。
艺术学理论经典文献研读是艺术学科研究生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意在引领学生怎样念书和做研究。彭教授以经典著作《中国艺术学》为导读,给同砚们教学中国艺术的生长历程及其特征,剖析中国古板艺术的流变与意蕴。他以《远古嬗变》和《唐代气象》两个章节为规范,告诉同砚们怎样念书以及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厚书读薄”是学习要领,“薄书读厚”是研究要领。彭教授在授课中特殊强调学习要领、研究要领的主要性,提出了“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指出这是做学术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边教学、边提问、边解答,同砚们起劲和先生互动。讨论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举行。
此次教学运动还包括了2014级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情形的讨论。彭教授和加入听课的系副主任赵崇华教授一起,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同砚的论文选题和研究设想,资助各人剖析所选定的问题是否可行、有多大的可操作空间,指出其保存的缺乏和刷新的偏向。赵教授针对学生的内容不敷详实、理论依据尚缺、过于空泛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定了一些同砚的论文选题,如“中国21世纪神话影戏”偏向的;“布依族仪式中的音乐审美研究”偏向的;“先秦道家音乐美学头脑研究”等。彭教授强调: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切忌过大,可以有一个空灵的大问题,再加详细的小问题;其次,论文的章节要分三个条理,清晰明晰。通过先生们的剖析、点评,同砚们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有了越创造确和深刻的熟悉。二位教授还对2013级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初稿举行了审核,提出了切实、中肯的评价与建议。
这次教学运动内容富厚,给同砚们带来了一份艺术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饕餮大餐,让人回味无限,受益良多。